證監會公布11間被視為獲發牌虛產平台名單 多為鮮為人知交易所

被視為獲發牌虛產平台名單

證監會公布了被視為獲發牌虛產平台名單, 多為鮮為人知平台,引發了對監管的爭議。這份證監會名單上主要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平台,而像幣安等主要交易所已經撤回了申請。此外,證監會表示,名單上的交易所尚未正式獲發牌照,投資者對它們應保持謹慎。

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與行業專家交流?即加入CFTime Whatsapp 討論區

6月1日,香港證監會公布了一份臨近獲批加密貨幣交易所平台的牌照名單。根據證監會網站,包括Matrixport HK、Accumulus、Crypto.com和Bullish等11個申請者被「視為已獲發牌照」。名單上的其他平台包括HKbitEX、PantherTrade、DFX Labs、Bixincom、xWhale、YAX和WhaleFin。

香港嚴格要求卻令頂級交易所卻步 被視為獲發牌虛產平台多為鮮為人知交易所

如果獲批,這些公司將使香港的持牌交易所總數增加至13家。目前僅有OSL Exchange和HashKey持有2023年6月新規則生效前發出的牌照。

然而,證監會澄清,這些「被視為已獲發牌照」的交易所尚未正式獲發牌照。此外,它建議投資者在這些平台交易時應保持謹慎,因為它們可能無法獲得牌照,並可能需要在香港停止營運。

過去一年,香港一直希望成為數位資產中心。然而,其嚴格的規定旨在保護投資者,防止洗錢和資助恐怖活動,但卻為許多交易所設置了重重障礙。有報導指出,證監會指示其交易所牌照申請人,確保他們不會向中國內地用戶提供產品服務。

這些嚴格的規定導致OKX、Gate.io、KuCoin、幣安和火幣(前身Huobi)等主要交易所撤回在香港申請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平台撤回申請引發了對證監會處理申請程序的質疑。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質疑,鑑於此早期階段施加了諸多限制,香港是否真能成為金融創新中心。

擔心會重蹈「美食車事件」覆轍

報道指,很多業內人士都擔心,新的發牌制度將會重蹈「美食車事件」覆轍,或者變成政府推廣虛擬銀行的又一個「高調無着落」的個案。他們擔心當局重複當年的錯誤,即使營運商獲得發牌,也難以發展出利潤模式。

有分析指,許多審批條件借鑑自傳統金融監管,對Web3來說過於嚴格。業界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是塑造該地區加密貨幣交易所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