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後比特幣價格的短暫反彈迅速回落,多個持幣群體同步拋售,令市場對後市走向產生擔憂。根據區塊鏈數據分析,10.5萬美元已成為比特幣關鍵支撐位,一旦跌破,可能引發更大幅度的價格修正。
即加入CFTime TG 討論區!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更能隨時獲得免費 web 3入場券!
週五,比特幣價格曾因傑克森霍爾會議上鴿派言論而短線反彈3.91%,一度觸及117,300美元,創下7月10日以來最佳單日表現。然而,這種漲勢未能持續,週末比特幣價格便開始回落,週一收於110,600美元附近,形成看跌吞噬型K線,暗示價格下行風險加大。
Glassnode數據顯示,所有比特幣持有人群體,特別是持有10至100個比特幣的中型持有人,均已轉為淨賣出狀態。這種同步拋售行為顯示市場賣壓沉重,不利於價格穩定。分析師Boris Vest也指出,小型持有人(0-1 BTC)持續累積,但1-10 BTC持有人在107,000美元以下才恢復買入;而10-100 BTC持有人在價格突破118,000美元後轉為淨賣出,大型持有人(1,000 BTC以上)則持續拋售。值得注意的是,持有100-1,000個比特幣的群體在10.5萬美元附近呈現累積和分佈的態勢,顯示該價位是重要的支撐區,也是價格大幅調整前的最後防線。
比特幣關鍵支撐位 近期高點附近存在大量短期持倉
比特幣實現價格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觀點。一到三個月持有者的實現價格為111,900美元,而三到六個月和六到十二個月持有者的實現價格則分別為91,630美元和89,200美元,差距明顯。這反映出近期高點附近存在大量短期持倉,而長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礎則相對較低。 若比特幣跌破10.5萬美元,缺乏在現價位與9萬美元之間的成本支撐,可能加速價格下跌,迫使近期買家認賠出場,下一主要支撐區將落在9.2萬至8.9萬美元之間。
此外,季節性因素和現貨比特幣ETF熱情消退也增加了比特幣價格下行的風險。歷史數據顯示,八至九月通常是比特幣價格相對疲軟的時期,今年的亞洲「鬼月」(8月23日至9月21日)更可能加劇這種趨勢。
自2017年以來,「鬼月」期間比特幣平均跌幅達21.7%,2017年和2021年跌幅更分別達到-39.8%和-23%。 分析師Roman Trading也指出,BTC/EUR自去年以來並未創下新高,暗示近期漲勢可能更多地與美元走弱有關,而非比特幣本身的需求提升;且現貨比特幣ETF上市後的熱情已逐漸消退,呈現出過去分佈式拋售階段的形態。綜合以上因素,比特幣價格回調至10.5萬至10萬美元區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