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尹光

CFTime專訪| 拆解「AI尹光」如何煉成 解透與「真聲」有出入竟是真身主意!?

近日最熱門話題,不得不提年逾70的尹光破天荒殺入叱咤最喜愛男歌手5強,與「香港頂流」姜濤一較高下。入行多年的尹光突然冒起,AI力量功不可沒,自今年中AI尹光「翻唱」《一人之境》於網絡大熱之後,尹光所屬的唱片環星就積極探討與AI合作的空間,經歷新歌「Dear Myself」、紅館演唱會後,令尹光再度爆紅。 想利用AI提升業務效率?UD InfiniAI 為你提供多款實用的AI商業軟件。立即瀏覽,選擇適合的AI軟件,革新你的業務。 CFTime今次找到「AI尹光」的幕後功臣,本地初創MUXIC創辦人鄒健宏拆解「AI尹光」是如何煉成,他更透露「AI尹光」與「真聲」有出入,竟是「真身」主意。 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ChatGPT)新聞與資訊,請即追蹤 CFTime Facebook 及 Google 新聞! 鄒健宏就指,公司在開發元宇宙及AI技術用於演唱會上已有多年歷史,亦與環星有多年合作的經驗,初步合作的構思,就是如果利用AI配合新歌及演唱會。他笑指,與尹光第一次洽談時,他對AI態度十分積極,「佢覺得AI好有趣,原來係咁樣做,我哋都同佢解釋點樣去訓練(AI)」 新歌方面,鄒健宏指「Dear Myself」的創作原意為「打算創作一首新歌,嚟回顧尹光多年來的作品」,「光哥(尹光)喺唔同嘅階段,都不斷尋找新的突破,亦都諗嚟緊AI,佢會點樣去迎接這個年代呢?」,故特意在歌曲中段加插AI「客串」。 相關新聞:YouTube要求創作者披露AI生成內容 不遵守新要求將承擔責任 「AI尹光」創作時間近數星期 他續指,為了創作「AI尹光」,團隊搜集了多年來尹光的聲音作參考,而尹光亦額外錄製了「新聲」供AI學習,長度近一小時,「希望通過歌曲,可以唔同(年代)嘅神韻都做得到。」 而坊間不少「AI歌手」到副歌高音時就會失真。鄒健宏解釋,主要為AI學習數據不足有關,「數據要多方面,好似音準、拍子,只要數據夠多,所有神韻都學得到。」問到尹光那一個部份最「考起」AI,他就不假思索指「尾音!」但指尹光的聲線辨識到十分高,整體難度都不太大。 「AI尹光」創作時間近數星期,最後揀選了兩款聲音供尹光選擇,「最後尹光揀咗一個冇咁似真人嘅,佢就話唔好太似,要聽起嚟好似有啲分別。」 不少人都MV發佈時,不少人都大讚加入AI夠創新,更封尹光為「首位同AI合唱既香港歌手」,亦有網民指「AI尹光」年輕不少、「似許志安」。鄒健宏回應,相對聲音,AI「虛擬偶像」難度較低,創作時反而架輕就熟,所花時間亦比聲音少。 要即時「轉聲」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 完成聲音及MV後,就輪到重頭戲紅館演唱會。鄒健宏指,演唱會特設AI環設,就是將每一個人的聲音,都可以即時「化聲」成AI尹光。他解釋,要即時「轉聲」,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software 要配合得到,processing要夠快,唔係就轉唔切」。他亦透露尹光演出當日其實生病,其專業演出令人敬佩。 早在AI尹光之前,MUXIC過去已與不少大型唱片公司合作,而今年5月尹光舉辦演唱會元宇宙部份亦由公司負責。他亦透露之後的新城頒獎禮亦會加入生成AI元素,在應用程式內可與支持的歌手合照,而當中的技術就是由MUXIC負責,來年亦會參與多場涉及元宇宙、AI元素演唱會的製作。 鄒健宏坦言,在香港做AI成本不非,當中人力資源佔比十分大,除了要「搶人才」,亦要確保人才不會被人搶走。他續指,要業務成功,「落地」及有實際的示例,同樣重要。

Read More
YouTube要求創作者披露AI生成內容

AI孫燕姿尹光恐成絕響 │YouTube要求創作者披露AI生成內容 不遵守新要求將承擔責任

CNN報道,YouTube要求創作者披露AI生成內容,不遵守新要求將承擔責任。根據條款,今年大熱的「AI孫燕姿」、「AI尹光」歌曲好有可能將被刪。 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ChatGPT)新聞與資訊,請即追蹤 CFTime Facebook 及 Google 新聞! 根據最新政策,YouTube現在要求創作者在上傳包含「經過操作或合成的逼真內容,包括使用AI工具」的內容時添加標籤。該政策旨在幫助防止用戶在新的面向消費者的生成AI工具大量出現的情況下被合成內容混淆,這些工具可以快速且輕鬆地創建引人入勝的文字、圖像、短片和音頻,往往很難與真實物品區分開來。 YouTube要求創作者披露AI生成內容 包括對於模擬可識別個人內容 新的標籤僅適用於「逼真」的AI生成或其他合成內容。例如,那些「逼真地描繪從未發生的事件,或展示某人說或做了實際上沒有發生的事情」的視頻,YouTube的產品管理副總裁Jennifer Flannery O’Connor和Emily Moxley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這在討論涉及敏感話題的內容時尤其重要,例如選舉、持續沖突、公共衛生危機或公職人員」。 數字信息完整性專家擔心,生成AI工具的增長可能導致社交媒體和整個互聯網上分享具有說服力但具有誤導性的內容激增。在2024年美國和其他地方的選舉前,這項技術可能帶來特殊的威脅。 這項新的披露政策還包括對於模擬可識別個人(包括他們的臉部或聲音)的AI生成或其他操縱內容,用戶可以要求刪除。YouTube表示將考慮多種因素,例如內容是否諷刺或涉及公眾人物,來決定是否遵從用戶的刪除請求。 YouTube強調,不遵守新要求的創作者將承擔責任。如果創作者在合成內容上持續不使用新標籤,可能面臨內容刪除或暫停參加YouTube合作夥伴計劃(創作者可以通過該計劃獲利)等懲罰措施。此外,與其他視頻一樣,違反社區指南的合成或AI生成內容也將受到相同的限制或刪除措施。 在YouTube公佈前,抖音今年早些時候為AI生成內容添加了新的標籤,並表示在創建或編輯具有「逼真場景」的內容時,用戶必須披露使用了AI。而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上周表示,政治廣告商將被要求在廣告中披露使用了AI。 YouTube的新披露政策也是在該平台在9月推出一系列新的AI動力工具來幫助創作者製作視頻並在平台上觸及更廣泛的觀眾之後。例如,YouTube推出了一項功能,允許創作者為垂直視頻添加由AI生成的視頻或圖像背景,並提供了幫助創作者起草視頻大綱的工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