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立元宇宙工作小組

中國成立元宇宙工作小組 華為騰訊螞蟻商湯有份

中國成立元宇宙工作小組,包括華為、騰訊、螞蟻集團等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致力於推動元宇宙行業的發展,並尋求標準化。 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ChatGPT)新聞與資訊,請即追蹤 CFTime Facebook 及 Linkedin! 根據早前的通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由政府、學術界和企業代表組成。該小組的成員包括華為、螞蟻集團、騰訊(700)、百度(9888)、網易(9999)和商湯(020)等中國科技巨頭。 中國成立元宇宙工作小組 有助推動產業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希望通過這一行動,在元宇宙領域建立行業標準。該部門在去年九月發布的文件中指出,制定元宇宙術語和參考架構等基本標準有助於各方達成共識,減少投資重疊,並推動產業發展。 看更多:CFTime專訪|一鍵生成元宇宙網購平台Lucid Worlds 靠一招向HKTVmall宣戰 然而,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出,目前學術界、產業界和研究界對於元宇宙的定義尚無一致性。一些資本和企業利用元宇宙的熱度進行大量猜測,導致元宇宙的概念偏離了實際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元宇宙行業的發展。 此外,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儘管禁止加密貨幣,但國家仍將鼓勵非同質化代幣(NFT)和去中心化應用的發展。該部門在去年十二月的文件中表示,計劃制定戰略文件,明確Web3的發展路徑。 去年,多個地方政府承諾發展元宇宙行業。四川省(曾是中國西南部的加密貨幣挖礦中心)表示,計劃到2025年將元宇宙市場規模發展至2500億元(351億美元)。同樣地,山東省也計劃在2025年前使元宇宙相關項目達到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Read More
中國版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

中國版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相繼推出 問敏感問題會有該反應

綜合傳媒報道,中國版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於昨(31日)相繼推出。 中國政府於8月31日批准了至少4間科技公司向公眾推出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包括百度、商湯科技、百川智能科技和智普人工智能。其中,百度的「文心一言」、商湯的「商量」、百川智能科技的「百川大模型」和智普人工智能的「智譜清言」已經公開提供服務。抖音和騰訊(700)等公司的類似產品也將陸續開放。 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ChatGPT)新聞與資訊,請即追蹤 CFTime Facebook 及 Instgram! 根據《新京報》引述的多位消息來源,還有11間公司的大型機械人產品已在7月份根據網絡信息辦公室公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將陸續上線。 中國版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 問敏感詞彙會被強制中止 但是,當向這些機械人提問涉及敏感詞彙時,對話會被強制中止。例如,當詢問「中國2023年經濟情況」、「中國青年失業率」等敏感詞彙時,系統會給出簡短回答並終止對話。然而,對於一般問題如食譜、大學排名等,機械人能夠持續與用戶進行問答。 這一舉措是中國政府推動使用聊天機械人的一部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成為中美競爭的焦點,中國政府最近加大了對相關企業開發人工智能的支持,並推動擴大使用聊天機械人。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要求科技公司在向大眾市場發佈人工智能產品之前,必須提交安全評估並獲得許可。由於《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於8月15日生效,外界普遍預期近期將有一批相關產品獲得批准發佈。 晨星公司(Morningstar)分析師王凱表示,獲得批准的公司具有先發優勢,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快地調整他們的產品。藍蓮花研究(Blue Lotus Capital Advisors)分析師楊子瀟(Shawn Yang)表示,政府對人工智能產品的批准可能會引發行業整合,只有那些擁有數據和技術能力的人才能推動發展。 百度旗下的ChatGPT「文心一言」經過5個多月的自邀測後,於8月31日全面開放。受到消息刺激,百度ADR股價在當天最高上漲5.5%,收盤上漲3.11%,為8月7日以來最高點,今年漲幅擴大到26.84%。 據綜合陸媒報導,百度網頁搜索中已出現了「AI對話」的選項,用戶登錄後即可體驗。百度還將開放一批經過全新重構的AI原生應用,讓用戶充分體驗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四大核心能力。 百度創辦人李彥宏表示,當「文心一言」向數以億計的互聯網用戶大規模開放服務後,能夠獲得大量真實世界中的人工反饋,這將進入他們的模型訓練,提升其智能和對話能力。李彥宏還表示,百度將繼續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來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並將AI作為公司未來的核心戰略之一。 商湯科技的「商量」、百川智能科技的「百川大模型」和智普人工智能的「智譜清言」也將與用戶分享類似的功能,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問答、對話和信息查詢等服務。 儘管這些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的推出為用戶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信息獲取途徑,但也引發了一些擔憂。一些人擔心這些機械人可能被用於操縱輿論或傳播虛假信息,同時也擔心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因此,中國政府對人工智能產品的嚴格監管和安全評估也是為了應對這些風險和挑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