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私隱問題 港府考慮將Worldcoin驅逐出境

因私隱問題 港府考慮將Worldcoin驅逐出境

根據香港政府的指控,身份認證項目Worldcoin違反了私隱規定,港府正考慮將Worldcoin驅逐出境。個人資料私隱專員(PCPD)下令Worldcoin離開香港,同時呼籲市民向他們舉報任何其他的Worldcoin相關活動。 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與行業專家交流?即加入CFTime Whatsapp 討論區! 認為過度收集個人資料 港府考慮將Worldcoin驅逐出境 根據PCPD的聲明,Worldcoin的營運商使用眼睛掃描技術Orbs,可能已經有效地確認了某人的人類身份。然而,PCPD認為這種收集面部和虹膜圖像的行為是不必要,而且過度。他們還指控Worldcoin未能以中文提供私隱告示和同意書,未充分披露可能的風險,並未明確告知參與者數據收集的目的。 相關新聞:又多一國!葡萄牙要求停止Worldcoin生物特徵數據收集 香港政府表示,儘管Orbs硬件是Worldcoin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需要使用它來驗證參與者的人類身份。PCPD在報告中指出:「對於驗證參與者的人類身份來說,掃描或收集面部圖像並不是必需的,因為虹膜掃描設備操作人員已經能夠在操作地點進行此類驗證。」 成立於1996年的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是一個獨立機構,負責監督香港的個人資料法律執行。Worldcoin於2022年推出,由Tools For Humanity開發,OpenAI CEO Sam Altman共同創立,並由非營利組織Worldcoin Foundation管理。該項目使用爭議性的Orbs虹膜掃描器和World ID應用程式,通過確保系統的成員或使用者是真實人類,以對抗機器人。參與者可以讓Worldcoin掃描他們的生物特徵,作為交換獲得WLD代幣。 根據Tools For Humanity的說法,自推出以來,World ID已在160個國家吸引了超過1000萬用戶,超過500萬人使用Worldcoin Orbs驗證了他們的身份。PCPD在報告中強調:「考慮到生物特徵數據的敏感性,任何錯誤的披露或洩露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鑑於還有其他較少侵犯私隱的驗證方法可供選擇,收集面部和虹膜圖像並不是必要和適度的,因此違反了我們的數據保護原則。」

Read More
數碼港元發展

一文看清|2024年香港數碼港元發展現況

香港金管局(HKMA)去年宣佈啟動數碼港元( e-HKD )試點計劃,先導計劃進行約半年後。去年金管局《「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一階段報告》表明,「數碼港元」或可在三方面爲香港現有的支付生態系統帶來獨特價值,包括可編程性、代幣化及即時交收。「數碼港元」有潛力促進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具包容性的交易,同時可促成新型的經濟活動。但報告表明,目前尚未就會否及何時正式推出「數碼港元」作出決定。 現時數碼港元推行的進度如何?先導計劃的內容是什麼?下文將詳述! 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ChatGPT)新聞與資訊,請即追蹤 CFTime Facebook 及 Google 新聞! 香港數碼港元發展現況 金管局在過去兩年研究在香港推出CBDC的可行性,金管局曾指,過去與業界及學界一起在討論 — 到底CBDC與大眾使用的現金、電子支付等會有什麼分別。 金管局認為,CBDC在Web3的領域中有較大的用處 — 要知道在Web3付錢是不容易的,如購買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其實是沒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而金管局在數碼港元的先導計劃裡,跟16間公司一起去做了大概14個試驗,裡面都包括很多跟 Web3 相關的領域。 金管局亦曾舉例指數碼港元獨有的功能,如「假設你是想給錢你的小朋友,只是想他拿錢去買書,而不是想他去買遊戲,可以在裏面有些條件設定在裏面」,亦舉例指如果要去買一隻股票基金,可能都是要首先要放一筆錢進去銀行戶口,然後隔幾天再通過銀行職員買,過程可能牽涉及幾個工作人員,而CBDC可以令整個交收流程更加暢順,減少所需時間。 金管局亦提到,數碼港元先導計劃裡,大家最關心的,第一件事是這個網絡安全;第二件事就是私隱,「從技術的角度,是很多事情都做到的,包括追蹤資金來源,但究竟如何平衡先是問題。」另一方面,金管局亦要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包括反洗黑錢(反恐怖分子籌集資金), 數碼港元今年的進展 金管局亦指,假如推出數碼港元,如何跟外國聯繫都需要考慮,如在今年推行第二階段試驗的時候,考慮研究跨境使用方面的用戶。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曾指:「『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一階段測試了多個『數碼港元』的創新用例,並為金管局就『數碼港元』如何能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潛在的切實效益提供了寶貴意見。這些試驗也帶出了一些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領域。我們感謝所有積極參與第一階段試驗的機構,並期待繼續與業界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央行數碼貨幣的發展。」

Read More
ChatGPT涉數據盜竊

聊天機器人的代價 ChatGPT涉數據盜竊而被控集體訴訟

OpenAI 旗下 ChatGPT涉數據盜竊而被控集體訴訟。該公司開發的 ChatGPT 被指控非法收集了數百萬用戶的社交媒體評論、博客文章、維基百科文章和家庭食譜等數據,並未經相應用戶同意進行訓練。 本案於 6 月 28 日在美國加州北部地區聯邦地區法院受理,原告由 Clarkson Law Firm 代表,涉及16名原告和 OpenAI 以及微軟。 延伸閱讀:一文看清|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歷史及運作方式 該訴訟聲稱,OpenAI 侵犯了數百萬互聯網用戶的版權和私隱。如果屬實,OpenAI 將違反《計算機欺詐和濫用法》—— 一項在網絡爬蟲案件中有先例的法律。 OpenAI 被指控使用被盜私人信息,包括可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從數億互聯網用戶中收集,包括所有年齡段的兒童,而這些信息未經他們知情或同意。 本案的原告之一表示:「我認為 OpenAI 的行為嚴重侵犯了我和其他人的私隱和版權,他們擅自使用了我們的數據,而我們在此過程中沒有給予任何同意或授權。」 ChatGPT涉數據盜竊 涉社交媒體、博客文章、新聞文章等 OpenAI 是一家人工智慧研究機構,該公司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憑藉其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而聲名大噪。然而,本案的涉及範圍不僅限於 ChatGPT ,而是涉及 OpenAI 的整個產品線。該訴訟還聲稱,OpenAI 產品使用被盜私人信息,包括可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未經他們知情或同意。 此案的訴訟文件指出,OpenAI 使用的數據來源包括社交媒體、博客文章、新聞文章、維基百科和其他公開數據庫等,而這些數據是從互聯網上收集而來的。在聲明中,原告聲稱,OpenAI 使用這些數據來訓練其人工智慧模型,而這些數據中包含了許多私人信息和個人身份信息。 值得留意的是,微軟是 OpenAI 的主要投資者之一,因此也被列為被告之一。微軟並未對此案件發表評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