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SFC)宣佈推出十二項新措施,旨在透過規範釐清,提升香港虛擬資產(VA)市場的安全、創新和發展。 這些措施涵蓋證監會計劃建立場外交易(OTC)加密貨幣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牌照程序。 證監會推12項新措施,並指出機構投資者偏好的OTC交易櫃檯將以最低透明度運作,以利於進行隱密的大額交易。
即加入CFTime TG 討論區!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更能隨時獲得免費 web 3入場券!
證監會表示,這12項措施將根據其五項支柱的「ASPIRe」路線圖(Access, Safeguards, Products, Infra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增強香港加密貨幣市場的安全、創新和發展。 部分措施包括優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營運要求、打擊非法活動、加強投資者教育以及積極與持份者互動。
證監會強調,這些措施將簡化全球流動性獲取,建立著重安全的適應性合規和產品框架,並推動傳統金融基礎設施升級,以善用區塊鏈的效率。
證監會推12項新措施 探討新代幣上市和質押的路線圖
路透社報導,證監會正擴大投資者交易虛擬資產的方式。 最近在虛擬資產諮詢小組的首次會議上,證監會與所有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高級管理層進行了建設性對話,此舉是「Relationships」支柱下參與工作的一部分。 報導續指,香港早在2022年就制定了成為虛擬資產交易中心的計劃,此舉緊隨北京前一年全面禁止中國大陸所有加密貨幣交易之後。
證監會表示,香港目前對新代幣上市的規定相當嚴格,新代幣、保證金交易、衍生品、質押以及借貸均不被允許。 然而,報導指出計劃擴大其監管框架,以方便僅供專業投資者上市新代幣。 檢討現有針對零售產品的保障措施也是證監會計劃的一部分。
質押是證監會計劃研究的另一個領域。 監管機構表示,將探討建立規範客戶資產託管以及減輕質押產生的削減和流動性風險的要求。 證監會補充說,投資者可以透過此舉參與加密貨幣的核心功能,同時受益於在傳統金融市場中無與倫比的收益產生。
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表示:「這份路線圖不是最終目的地,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藍圖,它邀請大家共同努力,推進香港成為一個創新在規範內蓬勃發展的全球中心。」
葉志衡補充,這份路線圖遵循投資者保護、可持續流動性和適應性監管的核心原則,是「對新興虛擬資產市場挑戰的校準回應」,有助於讓香港的加密貨幣環境立於不敗之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5年共識峰會上宣佈,香港將繼續成為一個穩定、開放和充滿活力的數位資產市場。
證監會注意到機構投資者的興趣
證監會表示,機構投資者的採用增加,進一步模糊了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TradFi)之間的界限。 監管機構還指出,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市值的貢獻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 然而,新加坡、歐洲、美國和中國等主要金融中心之間的監管框架差異,對合規性和市場穩定性構成了挑戰。
Input Output研發部門技術總監Romain Pellerin表示,香港致力於為加密資產提供一個促進增長和負責任創新的監管框架,並吸引機構投資。 他補充說,香港證監會讓持牌加密貨幣交易平台能夠利用全球流動性,並「模仿傳統金融系統」,以建立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
Pellerin指出,香港的監管方法基於「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 然而,已設立監管沙盒,讓創新者可以測試和完善他們的理念,並獲得早期的監管反饋。 根據Presto Research的數據,香港已推出多項監管措施,以釐清數位資產的規則,並為機構參與者創造參與和推動行業發展的途徑。
Pellerin還表示,香港致力於支持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發展,並相信全球公司、機構和人才將與他們攜手引領這一發展。 他指出,香港已經大力投資相關基礎設施和人才培養,數碼港和科學園已成為金融科技和區塊鏈創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