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

以太幣 — 支持以太坊生態發展的加密燃料

以太幣是以太坊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它在 2015 年通過以太坊基金會的首次代幣發行(ICO)而誕生。 以太幣的誕生過程 以太幣由人稱「V神」的 Vitalik Buterin 所開發,2013 年,當時 19 歲的 Vitalik Buterin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詳細描述了智能合約和可擴展的區塊鏈平台的願景。 白皮書提出了建立一個新的區塊鏈平台來執行智能合約的想法,這些智能合約可以執行各種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而 Vitalik Buterin 的遠見和領導力在引領加密貨幣行業迅速發展和主流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5年,以太幣正式推出,為當時是歷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募資活動。以太幣隨即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開市價為 2.83 美元,曾升至逾 2,000 美元水平,至今年 5 月仍在1,800 美元高位徘徊。 與比特幣的分別 以太幣和比特幣都屬於加密貨幣,但以太幣的目的是創建一個平台來幫助不同的項目,而比特幣更關注於成為一個數字貨幣。以太幣允許開發者在其區塊鏈上構建和部署分散的應用程序和代幣,而比特幣則以發送和接收為主。 而以太幣目的是通過其智能合約功能在區塊鏈上運行。而比特幣的主要目的是以近乎匿名的方式在用戶之間傳輸。這些差異使兩者在其目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差異。 以太坊的合併機制 自上線以來,以太坊一直使用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但 PoW 存在高能耗和網絡中心化等風險。所以以太坊自 2018 年開始研發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 PoS 機制允許用戶通過抵押以太幣的方式成為區塊驗證節點。這比PoW更加環保和去中心化。2020年11月,Beacon Chain主網上線,標誌著 PoS 機制的啟動和運行。 2021年12月,以太坊完成 Arrow Glacier,進一步從PoS過渡。2022 年 6 月,以太坊完成了合併,成功將 PoW 主網資料合併到 Beacon Chain PoS 鏈上,完成從 PoW 至 PoS 的轉換。…

Read More
Pepecoin

 一夜爆紅的Meme Coin新星:Pepecoin百倍增長的秘密

毫無疑問,2023 年首隻爆紅的加密貨幣是 Pepecoin($PEPE),這個基於 Pepe 青蛙 Meme 文化誕生的加密貨幣,憑藉流行的 Pepe 元素,在短短一夜之間飈升近 100 倍,一舉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新星。 一如過去 Meme Coin , Pepe coin 的爆紅印證了加密貨幣領域對流行文化的運用。但其急升隱藏了巨大風險,這隻原本只是文化實驗的 Meme Coin,是否能在技術和生態層面上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實力?一旦 Pepe 熱潮過去,其價值主張又是什麼? Pepe 的起源 「Pepe 青蛙」原本是美國漫畫家 Matt Furie 於 2005 年創作的卡通角色。2010 年之後,Pepe 開始在Tumblr、4chan 等網路社群流行,網民開始接觸 Pepe 表情包及圖片,並製作各種Meme。 Pepe 青蛙受歡迎程度在 2013 至 2015 年間開始上升,成為網路 Meme 文化的重要代表,被廣泛使用在政治諷刺、社會評論等各種場景。2016 年美國大選期間,Pepe 甚至被特朗普的部分支持者採用為政治標誌,代表特朗普運動的草根精神。 Pepecoin的誕生 到今年 4 月,Pepe coin 正式誕生,最初幾天是由創始團隊及其追隨者,在社交媒體上使用的青蛙迷因推動,情況就像早前爆紅的 Dogecoin 及 Shiba…

Read More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的優點與隱憂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貨幣,使用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和匿名交易。它們不由任何政府機構或中央銀行發行,而是通過網絡共識達成。 加密貨幣的特點: 加密貨幣的缺點及穩憂: 相關文章:1萬個比特幣只能買2個披薩:紀念比特幣披薩日 近年加密貨幣的發展 雖然近年市況波動,但整體而言,仍獲得迅速發展,其中包括: 市值大幅上升 在加密寒冬前,加密貨幣總市值從 2017 年的 2,000 億美元上升至 2020 年底的 7,800 億美元,2021年11月更超過 3 萬億美元。比特幣佔比最大,但其他加密貨幣也迅速崛起。 機構投資加快 機構投資者大舉投入市場,如 MicroStrategy 、Tesla 等公司宣布購買大額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PayPal 和Square 等支付公司紛紛推出相關支付服務。 分散式金融盛行 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金融,尤其是去中心化的金融協議(DeFi)近年突飛猛進。DeFi 平台總鎖倉價值已經超過了 1,000 億美元。 元宇宙、NFT概念一度火爆 2021年,由 META 帶起的元宇宙概念興起,大量基於區塊鏈的元宇宙項目宣席佈,以及各大科技巨頭的元宇宙部署,均助推動發展;非同質化代幣(NFT)亦於同年成一大亮點。基於區塊鏈的 NFT 作品和收藏品交易火爆,再次推動了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與發展。 技術創新加快 包括跨鏈技術、私隱保護、零知識證明等技術不斷推進,其處理速度、擴展性與功能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如在跨鏈技術方面,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技術,允許加密貨幣和數字資產自由流通於不同區塊鏈之間。這有助於建立一個開放的加密經濟;而側鍊技術則允許開發者構建平行的區塊鏈網絡來處理資料,從而擴展主網功能,提高交易速度,有利於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落地及擴展。 加密貨幣相關問題:

Read More
DEFI CEFI

DEFI 與 CEFI:加密貨幣金融的2種模式 

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和 CEFI (Centralized finance,中心化金融)代表了加密貨幣金融體系的兩種不同發展模式。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也有一定的關聯性,共同推動著加密貨幣金融生態的進步。 DEFI 代表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原始願景 — 一個没有中間機構參與的金融系統。在去中心化金融中,資金、借貸、交易等一切金融活動都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完成,不需要依靠銀行、交易所等中心化機構。用戶可以直接發行代幣、借貸、交易等。 而 CEFI 則是傳統的中心化金融機構開始提供的加密貨幣服務。如 Coinbase、幣安、OKEx 等加密貨幣交易所,都可以視為中心化金融。它們雖然參與了加密貨幣生態,但交易所保持了中心化的特性。 DEFI 及 CEFI 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去中心化金融保留了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但流動性和易用性可能不及中心化金融;中心化金融更易於普羅大眾使用加密貨幣,但存在中心化交易所的監管和安全風險。 DEFI 與 CEFI 三大不同之處: 本質分別: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 去中心化金融代表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原始願景,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資金、借貸等金融活動,不需要中心化機構。而中心化是傳統金融機構參與加密貨幣,提供中心化服務,如加密貨幣交易所。 功能導向:理想 VS 現實 作為加密貨幣金融的本源,去中心化金融最符合金融去中心化的理念。但從目前加密貨幣發展階段來看,DEFI 生態仍不成熟,難以滿足高流動性和易用性的商用需求。此時,中心化金融的加入提高了加密貨幣的易用性,促進了市場發展。   未來融合:監管與技術進步 隨著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金融生態進步,去中心化金融流動性和易用性將提高;中心化金融也在強化監管和安全性。未來,兩者有望在監管和技術手段的進步下融合,既保留去中心化特性,又滿足商用需求,共同促進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金融體系的成熟。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步和監管政策的明確,兩者都將不斷完善,如 DEFI 商業化進程也將加快,CEFI 亦將朝著標準化、規範化的方向前進。 未來 DEFI 與 CEFI 有望在監管和技術層面實現融合,形成既符合去中心化理念,又滿足商業需求的新模式,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Read More
萊特幣

萊特幣為何稱為「數字白銀」?

萊特幣(Litecoin)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自 2011 年問世以來,市場認可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它更被譽為「數字白銀」,在 加密貨幣 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與比特幣相輔相成的角色。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概念的進一步普及,萊特幣的開發團隊致力於加速交易速度、降低手續費並提高隱私性,不斷改進技術和用戶體驗。越來越多商家和機構也開始接受萊特幣支付,推動其商業應用規模不斷擴大。 萊特幣的歷史 萊特幣由前 Google 工程師 Charlie Lee 於 2011 年 10 月 7 日創立,其目標為「創立精簡版的比特幣」。它基於比特幣的開源代碼進行改進,採用 Scrypt 作為工作算法進行挖礦。 萊特幣主網上線後,隨著比特幣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迎來高速增長期。2013 至 2017 年,其價格由 2 美元左右升至 320 美元,交易量和市值大幅提高,一度位列數字貨幣市場前三。 2017 年 12 月,Charlie Lee 在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後售出個人所持全部萊特幣,引發激烈輿論議論,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信心。2018 至 2020 年,萊特幣價格也大幅回落至 50 美元左右。 為何稱為「數字白銀」? 白銀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貨幣和價值儲備工具,與黃金並列。它具有流動性高、交易成本低的特徵,適合用於日常零售支付。 而白銀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和避險屬性。近年來,機構投資者也加大了白銀的配置。萊特幣也頻繁被視為數字資產投資組合的選擇之一。 而萊特幣呼應了白銀的這一特性,因 Its Scrypt 算法相比比特幣具有更快速度和更低手續費,更適合用於日常使用和支付,「數字白銀」稱呼由此而來。 而今年開始,萊特幣亦顯著反彈,由年初的約 60 美元,升至近日 90 美元水平,升幅達 50%。作為數字白銀,萊特幣在未來依然具有延續發展的潛力與空間。 萊特幣相關問題:

Read More
香港虛擬資產平台

香港虛擬資產平台政策3大重點

日前證監會發表公眾對監管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建議的諮詢總結,有關當局收到了 152 份意見書,根據公眾的反饋意見,證監會對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並做出了回應,對香港虛擬資產平台政策列舉了 3 大重點。 除了允許散戶交易符合資格的虛擬貨幣資產外,亦對其他加密貨幣政策有新的方向,包括穩定幣監管實施前,不開放零售交易。 相關文章:數碼港元試點計劃啟動 香港虛擬資產平台重點一:散戶交易非完全不設限 證監會稱,在支持開放零售業務的持牌交易平台與客戶建立業務關係同時,依然認為個人專業投資者應享有與零售投資者相若的保障。 證監會認為,零售投資者一般不大可能了解虛擬資產的條款、特點及風險。加上在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買賣是自動進行的,即使某項交易屬不適宜,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亦無能力介入,故在與零售客戶建立業務關係時,確保合適性極為重要。 「只有全面落實與客戶建立業務關係的建議規定,方能達到這個目的。」舉例來說,建議規定評估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是現有合適性規定的重要部分。由於大部分虛擬資產均附帶高風險,虛擬資產一般只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客戶。因此,即使零售客戶具備對虛擬資產的認識,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亦不應被豁免進行風險承受評估。 證監會認為,平台營運者應全面評估投資者對虛擬資產的性質和風險的了解,當中可包括評估該投資者過往曾接受的虛擬資產培訓或課程,該投資者現時或過往與虛擬資產有關的工作經驗,以及該投資者過往與虛擬資產有關的交易經驗。證監會因此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指引》作出了相應的修訂。由於知識評估規定同時適用於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及從事虛擬資產相關活動的其他中介人,亦會作出相應修訂使所有中介人都受到劃一的規管。 重點二:穩定幣暫不開放零售交易 證監會指,穩定幣帶來的風險引發了國際關注,市場上有聲音要求規管穩定幣,以確保(其中包括)穩定幣儲備得到妥善管理,從而維持價格穩定,並使投資者能夠行使贖回權利。相關風險對穩定幣的穩定性有根本性影響。無法維持其掛鉤功能或在贖回時無法返還投資者資金的穩定幣不可被稱為穩定。這種因此而擴大了的擠提隱憂會嚴重影響穩定幣的流動性,使其普遍不適合零售投資者。 而金管局已在 2023 年1 月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的總結,穩定幣的監管安排預計將於 2023/24 年實施。在穩定幣於香港受到規管前,證監會認為穩定幣不應獲納入以供零售買賣。 重點三:交易平台方面 證監會亦提到 值得一提,除了 12 個月歷史記錄,在港上市的加密貨幣必須至少在兩個主要獨立投資公司的可投資指數上。目前符合標準的代幣包括: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Polkadot、比特幣現金、Solana、Cardano、Avalanche、Polygon 和 Chainlink。 而對於用戶的保障範圍,證監會指,由於客戶虛擬資產不會就損失獲得全面的保險保障,認為若大部分客戶虛擬資產以通常不存在遭黑客攻擊及其他網絡保安風險的線下儲存方式持有,便會具有較高的保障水平。因此,在 98% 的客戶虛擬資產須繼續以線下儲存方式持有的基礎上,準備將以線下儲存方式持有客戶虛擬資產的保障門檻降低至 50% 。

Read More
區塊鏈

區塊鏈:分散式信任網絡的未來

區塊鏈(Blockchain)被譽為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其去中心化、交易難以被篡改的特性,被認為能夠重塑網際網路和全球商業運作。它的運作原理、近年發展現狀以及潛在風險,並展望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 區塊鏈是一種創新的分散式賬本技術,它依靠密碼編碼和共識算法來驗證交易,取代第三方機構和人工驗證。它可以在不需要互相信任的各方之間建立信任網絡,實現安全可靠的交易處理和數據傳輸。 隨著比特幣的興起,其技術亦被廣泛應用並受到關注。許多行業都在試驗將其應用到支付結算、供應鏈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 區塊鏈特點 但另一方面,也面臨許多挑戰: 區塊鏈技術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在醫療、教育、智能物聯網等領域上應用,如基於電子學歷證書和教育獎勵可以防止虛假信息,亦在知識產權管理、網絡安全、金融等領域也有潛在應用。現時不少企業也加強對的投入和佈局。來隨著技術成熟和應用深入,其影響力將更加廣泛和深刻。 區塊鏈的相關問題:

Read More
香港 加密貨幣

香港允許零售投資者在「新規則」下交易加密貨幣

香港金融中心再次向加密貨幣敞開大門。彭博報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宣佈,為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數字資產中心,6月起,個人投資者將被允許在該市場的新規則下交易主要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幣) 。這是該城市吸引加密企業和恢復其作為全球頂尖金融和科技中心地位的最新舉措。 相關文章:香港虛擬資產平台政策3大重點 香港正努力塑造成為數字資產中心 報道指,隨著亞洲其他地方,如新加坡加強對加密貨幣行業的打壓,香港正努力塑造成為區域內加密貨幣中心的首選地點。 新的規則於 6 月 1 日生效,屆時未經許可的交易所,將被禁止在香港市場營銷。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監管機構將嚴格監管進入市場的公司。 儘管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一年走勢波動,加上 FTX 崩潰等事件影響,港府對加密貨幣政策的轉變令人質疑。不過,像火必、OKX 和 HashKey 等公司已表示有意根據新的制度申請牌照,令投資者期待香港能創造一個令數字資產生態系統興旺的環境。 報道引述區塊鏈顧問 Venn Link Partners 創辦人 Cici Lu 直言:「這是一個務實的做法。人們不應該期望在香港申請執照時有一個開放的自助餐。」(That’s a pragmatic approach. People shouldn’t expect an open buffet for all while applying for a license in Hong Kong) 擬僅可交易較大的加密貨幣 根據新措施,個人投資者可以在證監會持牌的交易所交易較大的加密貨幣,市場料包括比特幣及以太幣。保障措施包括知識測試、適當的風險分析和對敞口的合理限制。這些加密貨幣應至少在兩個獨立提供者的可接受和可投資指數中得到納入,其中一個具有傳統金融領域的經驗。 證監會在其結論中表示,持牌平台在向零售投資者提供交易服務之前,應「遵守一系列強有力的投資者保護措施,涵蓋客戶入職、治理、披露等。」 《明報》亦引述證監會中介機構部臨時主管蔡鍾輝指出,如交易平台於 6 月 1 日前在港已有業務運作,需於 9 個月內向證監會申請牌照。他又提醒,根據新指引,如海外交易平台未有領取香港牌照,不可在香港招攬用戶,協助平台宣傳的 KOL 等亦會觸犯法例,證監會將積極監察及執法。證監會金融科技組主管黃樂欣亦補充,加密貨幣提款機(ATM)只提供提款服務而沒有交易,將不在證監會的管轄範圍,如…

Read More
加密貨幣專有名詞

10個常見的加密貨幣專有名詞

加密貨幣市場日新月異,產生了各種獨特的術語來描述這個新的金融領域。本篇介紹10個最常見的加密貨幣專有名詞,包括HODL、FOMO、MOON等。 加密貨幣專有名詞(一)HODL 簡單而言即是「持有」(Hold)的錯寫,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加密貨幣而不輕易賣出。該詞來源於一名比特幣論壇用戶的帖文,該文原本打算寫作 “Hold” ,卻錯把字母打成了 “HODL” 。由此,“HODL” 成為加密貨幣社群的流行語,代表著堅定持有的理念。真正的長期持有者不會被短期市場波動影響而出售手中的幣,相信技術和項目前景,以賺取更高回報。 專有名詞(二)FOMO 全稱 Fear of Missing Out ,意思是對錯失獲利機會的恐慌和遺憾。FOMO通常發生在牛市中,投資者由於擔心錯失獲利機會而在高價買入,形成「恐慌買入」,導致市場進一步上漲的現象。由於投資者的貪婪和恐慌,價格會在短期內被推至過高水平,難以支撐。一旦 FOMO 情緒消退,市場通常會出現修正或暴跌。 專有名詞(三)REKT 意思是投資失利或損失。這個詞源自被拆解(wrecked)的縮寫,表示投資遭受毀滅性的損失。這個詞彙經常出現在加密貨幣價格暴跌,造成投資者的重大虧損時。但另一方面,當投資者沒有選擇 FOMO,而錯失了某個獲利良機,導致損失了潛在的高回報,亦可使用「REKT」,如「rekt了那個 10 倍機會」。在加密貨幣市場,REKT 是一個常用來自嘲或幸災樂禍的流行語。 專有名詞(四)MOON 在加密貨幣領域,Moon是行情大漲、價格飆升的象徵。當某個加密貨幣價格出現爆發式上漲,投資者會說它「飛到月球了」(to the moon),意思是行情非常強勁,升幅驚人。因此,Moon常用來代表一個投資者心目中期望或預測的最高價位。不過要注意,行情最終能否真正”to the moon”,取決於技術優勢和市場認可,投資者雖可大膽預測走勢,但仍需謹慎理性,不可過於盲目只看升。 專有名詞(五)Whale Whale 是持有大量加密資產的人或機構的稱呼。由於加密貨幣市場規模仍相對較小,單一” Whale”的大規模操作往往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例如,當一個加密貨幣 Whale 進行大額買入或賣出,很可能會導致該加密貨幣價格短期內大升或大跌。而個人至少持有上千名至幾萬名以下的加密貨幣,機構如加密基金的持有規模更大。 由於 Whale 是加密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大戶,其操盤手法和目的常人難以預料。對一般散戶而言,理解其的行為和心理,對於投資決策有一定幫助,可以避免在操作中遭遇重大損失,甚至順勢而為獲利。 加密貨幣專有名詞(六) — FUD FUD是加密貨幣界常用的縮寫,指「恐懼」(Fear)、「不確定性」( Uncertainty )和「疑慮」( Doubt )。在加密貨幣市場,FUD通常用來描述一些不實或誇大的消極消息或評論。這些消息或評論的目的是為了散布市場恐慌,操縱市場價格。那些散布此類消息的人被稱為「FUD交易者」或「FUD散佈者」。 以下是「FUD散佈者」的實際操作例子:某名網絡評論者不斷發文誇大加密貨幣的風險,其目的很可能是FUD,以利於其反向交易。某加密貨幣項目被人捏造出一些不實的負面新聞,這很有可能是為了攻擊該項目的競爭對手所發起的FUD行為。 FUD的產生原因包括攻擊競爭對手,打壓某個項目、散戶恐慌出售,令價格下跌,FUD交易者博取利潤、博取更多的流量和點擊,換取更多廣告利潤等等。FUD是加密市場中一個相對負面的現象。投資者需要保持理性和辨別能力,對市場上的各種消息和評論進行判斷,不輕易受到FUD的影響。 專有名詞(七)— Pump and Dump Pump and Dump是加密貨幣市場中一種常見的市場操縱手法,其操作過程通常分為兩個階段:Pump:散佈有利消息和報導,通過社群渠道吸引更多人買入某個加密貨幣,推高其價格。Dump:在價格推至一定高點後,早期進場的人會開始大量賣出並獲取利潤,導致價格再度下跌。…

Read More
Web3中心

新加坡失勢 日韓搶先 香港能搶奪Web3中心寶座?

亞洲 Web3 產業新黃金時代到來,各大城市躍躍欲試。隨香港允許散戶投資者參與加密貨幣市場,而亞洲等地亦加快對 Web3 的發展。外媒 forkast 分析指,香港、新加坡、東京和首爾等城市,都提出要建設區塊鏈或數字資產中心。 分析提到,隨元宇宙、NFT 和 DeFi 等概念火爆,Web3 革命在亞洲掀起新的浪潮。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亞洲各國正競相吸引 Web3 企業落戶,希望在這場影響未來經濟格局的變革中佔盡先機。而隨著美國監管機構多次對加密貨幣平台提起訴訟,促使數字資產公司尋求更有利的地區發展。 香港有優勢? 2021 年,中國在 2021 年禁止了加密貨幣交易,本港亦普遍被認為會跟蹤內地步伐,政策漸趨緊縮。當中包括去年倒閉的 FTX — 它是在中國禁止了加密貨幣交易將公司由本港遷至巴哈馬。 一年後,港府對加密貨幣的政策作出了 180 度的改變,包括研究允許散戶參與加密貨幣市場。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MaskEx 的戰略總監 Ben Caselin 稱:「我非常肯定,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加密貨幣公司、企業家和項目轉移到香港。」(I am pretty certain we will see more crypto firms, entrepreneurs and projects move to Hong Kong) 但他提到,現階段香港「無法保證重新成為加密貨幣中心」,但認為決定再次追求加密貨幣中心的地位具有顯著意義和全球影響力。 全亞洲亦爭奪Web3中心寶座 另一方面,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杜拜都打算成為新數字資產經濟的一部分,當中涉及很大的利害關係。 根據 Statista 的市場報告,數字資產市場收入預期,從今年起每年將以 16.15% 的速度增長,至 2027…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