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於近日在日本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以太坊區塊鏈的最新路線圖,涵蓋短期、中期及長期的發展目標,重點著眼於以太坊目標明年翻10倍,提升Layer 2(L2)互操作性、縮短交易響應時間,以及強化安全性與私隱保護等面向。
即加入CFTime TG 討論區!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更能隨時獲得免費 web 3入場券!
Buterin強調,Layer 2方案是擴展以太坊可擴展性及提升跨生態系統互操作性的最佳途徑。他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希望以太坊在明年整體增長十倍,同時提升交易吞吐量及用戶體驗,並維持其安全性及去中心化特性。團隊將逐步優化以太坊,使其成為更穩定可靠的底層基礎設施。 未來幾年,L2網絡將在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降低對信任的依賴,讓更多用戶在低信任環境下也能安心使用以太坊。
以太坊目標 強化L1安全性及開發新技術
Buterin指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以太坊Layer 1(L1)的可信度和安全性。為此,團隊將在維持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逐步提升L1的Gas limit。這項計劃將運用區塊級訪問列表 (block-level access lists)、ZK-EVMs、Gas價格重新定價機制以及時隙優化 (slot optimization) 等技術,以提升整體性能。 此短期性能優化策略旨在平衡以太坊網絡的擴展性和去中心化。Buterin也提及,2010年代與2020年代的技術發展思維已截然不同,預期2030年代將迎來另一波技術範式轉變。
此外,以太坊將強化用戶在鏈上操作的隱私保護,涵蓋支付、投票、DeFi應用以及帳戶管理(例如密鑰更改和社交恢復)等方面。 團隊正積極探索多種隱私保護技術,例如:使用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s) 保護客戶端交易隱私;運用匿名資金池或關聯集;採用基於最小可審計性的加密投票機制;以及透過混合網絡傳輸交易來掩蓋交易來源。
Buterin強調,多種加密和混淆技術的結合將有效提升鏈上寫入操作的隱私性。 同時,針對鏈上數據的讀取,團隊將採用可信執行環境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隨機存取記憶體 (Random Access Memory)、私有信息檢索 (Priva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和部分狀態節點 (Partial State Nodes) 等技術,僅提供必要的數據,並結合填充和虛擬請求技術來防止數據訪問模式洩露。
這些措施旨在全方位保護用戶在鏈上讀寫數據時的私隱。 這項倡議也反映了整個加密貨幣產業對區塊鏈隱私保護技術的積極探索,例如XRP分類帳正計劃為機密型通用代幣引入餘額和轉移隱私功能,正如Cryptopolitan的報導所述。
促進亞洲開發者應用AI技術
Buterin也設定了提升區塊處理速度和確定性的目標,將透過縮短區塊最終確定時間、網絡優化、擦除編碼 (erasure coding) 以及提升數據傳播和容錯能力等方式來達成。更快的區塊生成和最終確定性將直接提升用戶體驗和網絡安全性。
長期目標方面,以太坊將著重提升量子抗性,以應對未來量子計算帶來的潛在風險。團隊將運用形式驗證 (Formal Verification) 以數學方法確保協議安全性,並轉向更理想的密碼學原語,例如散列、簽名和零知識證明 (ZKP) 等的最佳解決方案。
最後,Buterin鼓勵亞洲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專注於提升以太坊效能、安全性及去中心化的核心技術問題,並建議善用AI技術來加速學習和技術入門。他同時觀察到中日兩國開發者社群的工作模式有所差異:中國傾向快速、大規模的推動,通常與大型項目相關;而日本開發者則更傾向於快速採用新興技術,並勇於嘗試前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