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每日交易量已降至18個月來的最低點,平均約為350,000筆,遠低於2024年中期超過700,000筆的峰值。 七日移動平均交易量更跌至316,000筆,創下2023年末以來新低。 此現象顯示比特幣網絡活躍度明顯下降,值得市場密切關注。
即加入CFTime TG 討論區!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更能隨時獲得免費 web 3入場券!
分析人士指出,交易量下滑的主因在於比特幣原生協議Runes和Ordinals的熱度消退。 這些協議曾引入類似以太坊的NFT和代幣鑄造功能,一度刺激交易量大幅增長,但其吸引力已明顯減弱。 此趨勢也反映出市場參與者正轉向其他區塊鏈平台,這些平台提供更完善的代幣化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支援,而比特幣的原生功能相對有限。
比特幣每日交易量下跌 反映交易需求下降
由於交易需求下降,比特幣交易費用自今年1月以來持續維持在1.50美元以下。 這也顯示比特幣正回歸其最初的設計定位——作為一種貨幣結算層。
然而,交易量下滑也引發一些非典型現象。 部分用戶嘗試進行低於比特幣核心(Bitcoin Core)規定的每虛擬位元組1 Satoshi中繼最低限額的超低費用交易。 礦業公司MARA為此推出了名為「Slipstream」的服務,以處理這些超低費用交易,繞過標準節點的限制。
MARA的此舉在比特幣社群引發爭議。 開發者擔憂此舉可能導致審查制度,並偏離比特幣網絡中立交易的原則。
總體而言,比特幣交易量的持續下降,反映出更廣泛的市場情緒轉變以及區塊鏈生態系統效用上的變化。 此趨勢值得持續觀察,其對比特幣未來發展的影響仍有待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