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就如何處理查獲加密貨幣資產進行辯論。路透報道,中國各地政府部門查扣的加密貨幣數量日益龐大,迫使當局尋求有效的處置方案,並引發司法及金融界對相關法規的修訂呼聲。此現象也凸顯中國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即加入CFTime TG 討論區!想掌握最新加密市場動態與 AI 新聞與資訊,更能隨時獲得免費 web 3入場券!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交易及法院文件,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規範查扣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處理流程,各地執法單位採取的方式不一,且缺乏透明度,引發潛在的腐敗風險及助長犯罪的疑慮。 律師們指出,此種狀況已造成執法不公及資訊不透明的現象。
多位律師、法官及警務人員正積極研討修法,以期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加密貨幣資產處理機制。此舉將對中國的加密貨幣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美關係緊張,以及美國計劃鬆綁加密貨幣監管並建立比特幣儲備的背景下,此議題更顯重要。
未將數字代幣視為法定貨幣或資產
儘管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且未將數字代幣視為法定貨幣或資產,但地方政府卻透過私人公司將查扣的加密貨幣變現,以彌補日益萎縮的經濟所帶來的財政壓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Chen Shi 指出,此作法「嚴格來說,並未完全符合中國目前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的規定」。
隨著相關犯罪案件及涉案金額的急劇增加,監管的必要性也日益提升。深圳律師 Guo Zhihao 認為,中國的禁令與地方政府變現查扣資產的需求之間存在衝突,他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處理這些加密貨幣,例如在海外出售或建立類似美國計劃的加密貨幣儲備。
近幾個月來,多次研討會針對此議題展開討論,與會者普遍認為,有必要將加密貨幣在司法程序中確立為資產,並建立一套統一的查扣虛擬貨幣處置流程。
加密貨幣犯罪案件激增 查獲加密貨幣資產金額暴增
2023年,中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犯罪金額暴增十倍,達到4307億元人民幣(約合590億美元),區塊鏈安全公司SAFEIS的數據顯示。 同時,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數據,去年中國法院起訴了3032名涉嫌利用加密貨幣進行洗錢的被告。
這些犯罪案件的增加與地方政府罰沒收入的激增同步發生。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地方政府罰沒收入達到3780億元人民幣,五年內增長65%,創下歷史新高。 有律師指出,在某些城市,查扣的加密貨幣已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因為加密貨幣易於跨境轉移且具備匿名性,成為犯罪分子的首選工具。 然而,目前仍缺乏對協助地方政府處置加密貨幣的私人公司的監管機制。
以科技公司Jiafenxiang為例,該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代表徐州、華安和台州等地政府,在海外市場銷售價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加密貨幣,並透過當地銀行將美元收益兌換成人民幣,再轉入地方財政局帳戶。 據比特幣投資公司River估計,中國地方政府截至去年底持有約15,000個比特幣,價值約14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4大比特幣持有者。
區塊鏈服務提供商Bit Jungle認為,只要確保資產安全、透過持牌離岸交易所進行交易並遵守資本管理規定,私人公司協助政府處置加密貨幣是合法的。 有分析指,這是一個高利潤的產業,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他建議中國政府應明確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建立專門的機構或系統,並對第三方公司進行審核。
香港HashKey交易所聯席首席執行官茹海陽及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馬文艷則建議,中國政府可參考美國的作法,將沒收的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或設立類似主權基金的機構來集中管理這些資產,以最大化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