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 — 支持以太坊生態發展的加密燃料

以太幣

以太幣是以太坊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它在 2015 年通過以太坊基金會的首次代幣發行(ICO)而誕生。

以太幣的誕生過程

以太幣由人稱「V神」的 Vitalik Buterin 所開發,2013 年,當時 19 歲的 Vitalik Buterin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詳細描述了智能合約和可擴展的區塊鏈平台的願景。

白皮書提出了建立一個新的區塊鏈平台來執行智能合約的想法,這些智能合約可以執行各種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而 Vitalik Buterin 的遠見和領導力在引領加密貨幣行業迅速發展和主流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5年,以太幣正式推出,為當時是歷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募資活動。以太幣隨即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開市價為 2.83 美元,曾升至逾 2,000 美元水平,至今年 5 月仍在1,800 美元高位徘徊。

與比特幣的分別

以太幣和比特幣都屬於加密貨幣,但以太幣的目的是創建一個平台來幫助不同的項目,而比特幣更關注於成為一個數字貨幣。以太幣允許開發者在其區塊鏈上構建和部署分散的應用程序和代幣,而比特幣則以發送和接收為主。

而以太幣目的是通過其智能合約功能在區塊鏈上運行。而比特幣的主要目的是以近乎匿名的方式在用戶之間傳輸。這些差異使兩者在其目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差異。

以太坊的合併機制

自上線以來,以太坊一直使用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但 PoW 存在高能耗和網絡中心化等風險。所以以太坊自 2018 年開始研發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

PoS 機制允許用戶通過抵押以太幣的方式成為區塊驗證節點。這比PoW更加環保和去中心化。2020年11月,Beacon Chain主網上線,標誌著 PoS 機制的啟動和運行。

2021年12月,以太坊完成 Arrow Glacier,進一步從PoS過渡。2022 年 6 月,以太坊完成了合併,成功將 PoW 主網資料合併到 Beacon Chain PoS 鏈上,完成從 PoW 至 PoS 的轉換。

合併標誌著以太坊生態踏入全新的 PoS 時代。PoS 機制的使用將大大提高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開發者和用戶現在可以開始建設和運行更多 dApp,為 DeFi及其他領域帶來更多可能性。

而官網所示,合併後令以太坊所需的能源消耗減少約 99.95%,從而建立一個更安全的網路,同時降低碳成本。

以太幣相關問題:

以太幣的誕生過程?

以太幣由人稱「V神」的 Vitalik Buterin 所開發,2013 年,當時 19 歲的 Vitalik Buterin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詳細描述了智能合約和可擴展的區塊鏈平台的願景。

以太幣與比特幣的分別

以太幣和比特幣都屬於加密貨幣,但以太幣的目的是創建一個平台來幫助不同的項目,而比特幣更關注於成為一個數字貨幣。以太幣允許開發者在其區塊鏈上構建和部署分散的應用程序和代幣,而比特幣則以發送和接收為主。

以太坊的合併機制如何?

自上線以來,以太坊一直使用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但 PoW 存在高能耗和網絡中心化等風險。所以以太坊自 2018 年開始研發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